涵育文化我践行

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虹口这一处又一处的地方成为“家门口好去处”

来源: 文明虹口 发布时间:2020-11-23

上海对于你,意味着哪里?

外来游客说:是外滩,是陆家嘴、豫园、迪士尼……

工作生活于此的2400万人却说:是路口转角的咖啡馆、家门口的时尚街区、随处可遇的街角绿地,是出门15分钟内可及的社区服务中心……这些才是最上海的体验感和幸福度。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城市微更新,一个个充满城市活力和温度的公共空间潜入市民身边。其中,既有社区旁的口袋公园和绿地,也有经工业遗存更新来的社区商业和艺术街区,还有嵌入社区的微剧场等文化设施。它们或出自社区规划师之手,或诞生于居民自治共治的成果,让城市处处是景、时时宜游,也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接触自然、感知品质生活。它们被唤作:家门口的好去处。

“人民喜欢的,爱去的就是好去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专职研究员熊竞表示,这些“家门口好去处”通过物理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微更新,消弭了城市中的不均衡、不平衡、不协调,同时“再生”了城市的社会空间、人文空间和心理空间,“生产”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这些微空间打造、运行、治理的过程,实现了多方力量积极主动参与,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贯彻实践范例。

当下,市文旅局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的要求,梳理出124家“家门口的好去处”,组织专家评选。市民游客也可通过官微“乐游上海”相关页面参与投票。

陌生人也可以舒适共处的公共空间

社会学家威廉·怀特在其著作《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中这样探究:一个成功的城市微空间离不开“坐凳空间、阳光、树木、水和食品”。

永嘉路309号的“口袋公园”——嘉澜庭,通过原有旧里地块的置换与更新,改建成了嵌入社区的一方庭院广场。有喷水装置,有休憩长廊,还有一个非常时髦的迷你咖啡馆。在寸土寸金的历史风貌区重构这样一方舒朗天地着实不易。设计师庄慎花了许多“小心思”,他说,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让周边居民有更多活动、休息和交流的空间。“当所有设计都是以人的感知为落脚点,设计师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嵌入嘉澜庭的这处小小咖啡馆,经营者小齐每天八点准时拾掇开张,并连同整饬一下门口的小广场。她的朋友圈里,比咖啡更多的是街坊小孩的照片,邻居的寻狗启示,“我和我的口袋咖啡馆一道融入了永嘉路的日常。”

小齐说,咖啡店是作为邻里公益项目引入公园的,不仅有咖啡,还定期组织邻里市集和广场活动为居民服务。“现在,口袋广场已经是周边居民最热门的社交地,孩子们来玩游戏、做作业,周边工作的年轻人也相约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谈或会议。

“这里为陌生人创造了舒适共处的空间,更赋予日常生活一种诗意。”

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城市中最温暖的家园

每天早上,家住虹口区甜爱路的小敏送女儿上学时,宁愿绕路也要从恒丰里的弄堂穿巷而过。这里,有葱茏绿植,也一年四季不缺花香。栀子花、紫藤花、月季、白兰花、三角梅、茶花……

这条绿植覆盖率达80%的“花香弄堂”,十年前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据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荣庆回忆,曾几何时,为了争抢弄堂里的公共空间,居民们使出百般解数“抢地皮”,搬砖头,挪出旧沙发……

“就不能栽点绿化在弄堂里?”一位居民突发奇想,大家说干就干,将自家院子或阳台上的花草搬进弄堂,后来又有人专门订购了绿植,退休的党员居民们组织成立了护绿队实施认养。

如今这条鸟语花香的弄堂,不仅是社区和周边居民的心头好,还引来不少路人专程来打卡。更重要的,侍弄花草的过程中,居民们多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大家有了更多理由走出家门,彼此间距离越来越近。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直观反应着居民的呼声和诉求。这些由居民自发营造而成的‘家门口的好去处’,就是城市中最温暖的家园,也终将服务于居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对此深有感触。

全周期理念让小空间有了大功能

初冬正午,位于乌鲁木齐南路的徐汇66梧桐院,居住在天平街道的老年人们纷纷踱步而来,走进这个院子里的社区食堂。持有老年卡可以享受菜品优惠、用餐优先的政策。虾仁炒蛋、荠菜鱼丸、糖醋排条、酒酿圆子、田园时蔬……供选择的菜品非常丰富。

67岁的陈锦华约了老友来这儿吃饭,吃好饭又打包一份春卷给晚饭加菜。时间慢慢流淌,但老人们并不急着回家。

下午两点,打菜的档口降下彩绘幕布,桌椅被调转方向,老人们重新入场,当新沏的茶水降到了适口的温度,小舞台上一场评弹也开场了。而隔壁楼内,几位打扮时髦的阿姨相约而来,她们预约了一间活动室排练话剧。

天平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座优雅静谧的梧桐院回应着居民的各类寻求,叠加入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阅读、看电影、听评弹、各类社区活动……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因为突出“照料”的属性而成为“家门口好去处”。一楼纳入“一网通办”办事专窗,让市民在家门口办结各类事务。楼内“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则提供“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参与活动,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每天8点半至下午4点半,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玩康乐球、下棋、学书法,还定点提供餐食。“这一空间综合托老所、党群工作服务、文化培训、体育健身等系列功能,其内涵和服务方式也是颠覆性的,以全周期理念诠释了‘好去处’应有的复合功能”,专家这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