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育文化我践行

聆听悦耳之音,民族传统乐器中阮走进暑期公益课堂

来源: 今日朱泾 发布时间:2020-08-18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白居易

掩抑复凄清,

非琴不是筝。

还弹乐府曲,

别占阮家名。




走进传统乐器——阮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传统乐器,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8月17日上午,朱泾社区生活服务中心邀请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中阮专业学生诸萩芫,举办了一堂主题为“传统乐器与新中国发展”的公益课。

非琴不是筝

云南回忆(第一乐章)

睡莲

公益课上,诸萩芫介绍了中阮的发展历史以及蕴含的文化底蕴,现场演奏了“云南回忆”(第一乐章)、“睡莲”等乐曲,音色时而恬静柔和,时而活泼灵动,富有诗意,让在场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耳目一新,近距离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与美妙。

在互动环节,爱好乐器的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诸萩芫耐心地指导演奏要领,现场洋溢着欢乐的学习气氛。

阮的历史与典故

阮咸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以“人名”命名的乐器。

阮的发展与演变

1. 阮的起源

汉代,有众多的马上乐器传入我国,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 115年),张骞出使乌兹国(今乌孜别克民族),乌与汉通婚,乌兹国公主出嫁前,汉武帝命懂得音乐的工匠参考琴、筝、筑、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形音箱、直柄、十二柱、四弦,这种乐器便是阮,当时称“秦琵琶”。

2.阮的鼎盛

西晋,阮咸善弹此种琵琶,此琴因此得名阮咸。唐代,约在350年前后由西域传入中国的曲项琵琶盛行,在乐部居于首位。后来,曲颈琵琶称琵琶,而直柄圆形的琶琶,则称阮咸。封建时期,阮在唐代达到鼎盛。

图为收藏于日本正仓院的唐代阮,是现存最古老的阮

3.阮的衰败

清代,阮虽仍保持着古制,但音域只有1个多八度,在民间流行的旧式阮,则退化为两条或三条弦。

4.阮的重生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阮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演奏技巧也越来越丰富,它的音色越来越好听,优秀的乐曲也越来越多。中阮的发展和演变,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

阮的作品与音色

和令狐仆射小饮听阮咸

白居易

古调何人识,

初闻满座惊。

落盘珠历历,

摇珮玉琤琤。

中阮合奏:茉莉花

小阮:北京有个金太阳

阮的构造与分类

1.构造

2.分类

阮的品种有高音阮、大阮、中阮、小阮和低音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个声部,形成阮族系列乐器。

此次暑期公益课堂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课程结束后,诸萩芫还与孩子们分享自己学艺之路的艰辛,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学艺贵在坚持”的道理。

文化与艺术同行,智育同美育并进。推广宣传“阮”这一优秀传统乐器,是民族乐器传习者的使命与责任。

今后,朱泾镇将积极搭建学习、分享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让更多青少年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感悟,用艺术润泽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