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修身我践行

“小电驴”进楼、飞线充电怎么解决?凉城新村街道这样做

来源: 文明虹口 发布时间:2021-01-19

当下不少小区居民开电瓶车出行,但“小电驴”充电不便问题困扰着他们。进楼充电、“飞线充电”……“小电驴”的充电乱象已成为社区安全的严重安全隐患,规范充电迫在眉睫。

但具体到社区,杜绝电瓶车不规范充电,更面临诸多难处。比如,不少老小区空间捉襟见肘,如何腾出地方安装集中充电装置?又比如,集中充电点有了,如何让居民愿意走几步路、花一点钱去集中充电点充电?

为了解决小区内的“飞线充电”乱象,

凉城新村街道积极探索解决

非机动车充电的“老大难”问题。

近日,

小编前往复旦居民区实地探访。

一走进小区,小虹看到在空地上划出了许多3米左右的非机动车停车位,自行车、电瓶车排放得整整齐齐。

复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丹介绍,复旦居民区由5、6、7区和1320弄组成,日常停放数千辆非机动车。但因小区建造时间较早,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非机动车充电桩”问题,现只能在已有空间和设施上“动脑筋”。

如,增设室外充电装置。在复旦小区7区的一面围墙上,有个方方正正的盒子,这便是“智能充电桩”。左侧闪烁的红色数字对应下方插座,刷卡后,按下与插座对应的红色编号按钮,便可开始给电瓶车充电,智能充电桩同时可容纳10辆电瓶车同时充电。居民刘女士告诉小虹“价钱不贵,安全方便多了。”

除了利用小微空间探索解决电瓶车充电问题,复旦居民区“多措并进”,非机动车库摇身一变成为“全自动智能充电停车库”。

小虹在现场看到,尽管是白天,智能充电站前停着不少正在充电的车辆,通过刷卡或投币就能实现安全充电,这样的方式颇受居民欢迎。

通过小区“美丽家园”改造的契机,复旦居民区将7区非机动车库改造更新成为“无需人工看管”的智能车库,“进库刷卡”实现非机动车安全停放。30座智能充电桩对应300辆电瓶车,解决居民大批量同时充电的难题,头顶的“烟雾报警器”也让人安心,如检测到烟雾便会第一时间“报警”,杜绝因电瓶车充电造成安全隐患。

 社区志愿者定时巡逻,将自行车搬到指定停车区

同样是阻止“飞线充电”乱象,凉四居民区则打出了“组合拳”。在市民广场地下层,不少居民手持一张门卡,走入崭新的“下沉式智能车库”。

党总支书记钱宏峰告诉小虹,2018年凉四居民区在美丽家园改造时,将非机动车库一同进行改造,并加入大批量智能充电桩,实现现代化管理。除了提升硬件,在软件方面凉四也动足了脑筋。“我们邀请第三方管理公司对车库内车辆停放、充电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维护。”

为让居民“愿意走几步路、少花一点钱”去集中充点电充电,最大化减少“飞线充电”现象,凉四居委会在“问诊”社区时发现将一辆电瓶车充满需6小时后,便与管理方协商,将原“1元充电4小时”改为“1元充电6小时”,受到居民啧啧称赞。

居民张先生说,“不仅安全得到保障,价格也很便宜。居民都愿意在车库充电,飞线充电现象已经消失不见。”

小虹了解到,除了凉城新村街道,虹口其他社区也正积极探索解决电瓶车充电问题的“蜘蛛网式”难题。如曲阳路街道通过“周周转”项目,推动东四小区智能停车棚项目建设;推广安装梯控系统,增设阻车系统,有效阻止电瓶车上楼;在“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配备电瓶车充电座设施,解决户外工作者充电不便的问题等。

近年来,虹口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破解城市治理过程中的难题,营造美丽的社区环境为目标,致力于老旧小区改造、微更新等实事工程建设,至今已完成近300万平方米的“美丽家园”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