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修身我践行

从“小治理”到“大融合”,这些“自治联盟”不一般!

来源: 文明长宁 发布时间:2020-12-22

店招店牌是一条街区的“脸面”,如何避免“千篇一律”,体现街区特色?如何加强自治共治,优化管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长宁街镇如何转变治理理念,通过鼓励商家民主协商、共建共享,实现店招店牌精细化管理的案例——

1

多元共治,推进历史风貌街区店招店牌综合治理 

江苏路街道充分发挥“愚园路街区联合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相互监督的重要作用,强化共同体意识,细致推进历史风貌街区店招店牌综合治理。

江苏路街道辖区共有17条沿线道路涉及店铺690家左右,店铺主要集中愚园路、宣化路、东诸安浜路、江苏路、武夷路等。

融入一体管理。街道委托第三方对愚园路沿线店铺店招更新进行统一设计、改造、管理。凡有愚园路沿线业态更新调整,愚园路一体化管理的相关负责公司同步启动跟进店招更新工作。

融入商户自治。街区联合体涵盖了沿街商户、楼宇和园区,街道通过搭建商户社群,积极引导店铺商家自行策划设计建设招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与历史风貌保护区的风格相得益彰。

2

民主协商,依托“商户联盟”探索城市治理新路

华阳路街道在店招店牌拆后复建管理中,选取了长宁路(中山公园以东-江苏北路)重点路段作为试点,采用第三方社会组织介入,通过建立商户联盟,采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推进店招店牌整治工作,探索出一条城市治理的新路。

街道第三方社会组织“社趣更馨社”,首先对沿线商户进行密集的走访,并和设计师们一起“走街”,调研道路沿线的商户和道路气质。然后在居委会的安排下,组织了商户们的首次座谈,大家围绕“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社区,怎样的马路和怎样的环境?”,用“我可以”、“我想要”、“我希望”便利贴,畅想社区的未来,建立起商户间的链接。

此外,长宁路段商户联盟还融入了门责自律、垃圾分类、群租源头治理等城市治理内容,使联盟成为商户的“社区之家”,最大程度凝聚商户力量。

3

融入社区,“8+8”模式深化拓展门责自律工作

程家桥街道的7条主要商业路段都设有门责自律小组,平时通过例会、微信等形式,共同解决一些市容环境方面的问题。

在店招复建工作中,街道依托门责自律小组的沟通平台,引导商户在充分共商、共议中形成共识。街道邀请第三方专业设计公司为商家提供全程服务,解决他们“不知怎么做、如何做,担心做了再被拆”等问题。商户结合业态特点,自行设置的各色店招,既体现了自身的品牌特质,也凸显出整条道路的商业氛围。 

沿街商户还通过自行协商,主动将门楣区域提供给街道统一设计美化,最终设计制作了动物彩绘卡通图案,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

以店招店牌整治为契机,街道通过“8+8”模式不断深化拓展门责自律工作,8个居民区+8个门责自律小组,组成8个自律委员会,由8位专管员日常开展指导,将门责自律和小区治理有机结合,打通小区内外壁垒,形成“生活圈”,使居民生活更便利、商业环境更繁荣。

4

业主自治,强化“不想乱”的自我管理制度

周家桥街道进一步落实“以管理为核心,商户自律为关键,作业为基础,执法为保障”的“四位一体”户外招牌工作机制。

街道进一步强化业主自治,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行动”为原则,充分发挥大门责自律小组的作用,由相关居委会牵头,组织门责自律小组成员(商户)共同参与每月“环境清洁日”和“六个一”环境整治日等活动,引导商家规范店招店牌管理,提升履约意识。

推行优秀大门责商户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每季度通过考核评定表扬鼓励一批门责自律和店招店牌自我管理规范的商户,以点带面,带动全体商户提升自律水平。

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借助社区资源,凝聚人心,沿街商家逐步产生了“归属感、责任感、互帮互助的邻里情感”,不断强化了规范店招店牌自我管理,共同维护市容环境门责的自律意识。

5

人人尽责,建立“文明实践+街区治理”长效机制

天山街道街道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店招店牌管理为契机,开展文明实践下的街区治理,打造共建共治的熟人街区。

街道在前期店招店牌专项治理过程中,成立了包括商家、政府部门、专家和设计师在内的咨询委员会,编制了《天山路街道户外招牌规范设置管理服务导则》,以招牌的设计、更新为契机,以招牌咨询委员会为平台,推动商家更多地参与到街区的更新与治理中来,从熟人社区逐渐扩展到熟人街区。

同时结合门责制管理,倡导企业责任回归。通过开展社会公德和企业诚信教育,以及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引导街道400余家商户自觉树立自律意识,维护好门前责任区,自觉做到垃圾分类、道路整洁、门前有序、立面规范等门责要求,保持美丽街区面貌,塑造良好的店面形象。